跳到主要內容
::: 網站導覽
:::
2024年3月28日演講活動:上海提籃橋監獄周邊的戰爭襲產 - 從猶太難民預防接種證明書上的『中華民國』說起

2024年3月28日演講活動:上海提籃橋監獄周邊的戰爭襲產 - 從猶太難民預防接種證明書上的『中華民國』說起

已結束的活動

【專題名稱】上海提籃橋監獄周邊的戰爭襲產 - 從猶太難民預防接種證明書上的『中華民國』說起
【主講人】黃舒楣(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時間】2024年3月28日(四)14:00~16:00(13:30 開放入場)
【地點】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內容簡介】
全球新冠疫情的記憶猶在,在台灣多數人恐怕還留存有俗稱「小黃卡」,作為時代見證,註記著疫病肆虐下國家、公民、邊境管控與移動自由的關係。然而小黃卡並非二十一世紀獨有產物,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上海虹口區曾有超過一萬五千名猶太難民聚居避難,匆促落腳於提籃橋監獄旁街區。他們多在一九四九年之前離開了中國,前往美國、澳洲、英國或其他歐洲國家。其中有不少在離境前施打了霍亂和天花,才能順利搭上前往美國的輪船,而當時的小黃卡上即印製有「中華民國衛生署上海海港檢疫所」的字樣。不到十年的上海經驗,對於這一批猶太人難民及其後裔的生命歷程有了關鍵影響。然而當時能倖存下來的他們並未料到,有這麼一天,有關猶太人大屠殺記憶成為普世認同的重要人類經驗,學界甚至以之探討「普世化記憶」與襲產全球化的相關互動。我將分享近四年來的研究成果,以近年上海虹口建置猶太難民紀念館以及相關後續保存工作為起點,探索其所在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區的保存實踐。我企圖理解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區之劃定,如何轉變為近年虹口區推動「上海方舟」,轉向世界記憶申請,嘗試具體回答以下問題:猶太歷史蹤跡的襲產化過程如何發生於異地(上海提籃橋)及其主要動力為何?猶太難民記憶襲產化過程相關的襲產論述實踐如何在跨境協商和跨領域競爭中展開?如今猶太人持續深陷動亂爭議中,我們可如何來理解「大屠殺」和戰爭襲產的當代意義?

 

 


※本演講採現場報名入場:13:30起至額滿為止,限85人。
※演講中請勿錄影、錄音、直播,或未經授權將演講內容及影像公開傳播。
※聯絡信箱:采集處第三科 extension@drnh.gov.tw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Top
Loading